在认知尚未完全成熟的高中阶段,学生们时常面临抑郁、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困扰,且难以有效管理情绪。为帮助学生提升情绪管理能力,同时培养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,10月29日下午,心理教研组举行了新教师校级公开课教学活动。该活动由我校省级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邹筱清主持,新任教师郑唐婧主讲。 本次公开课的主题是“情绪ABC理论”,内容涵盖了“情绪ABC理论的内涵”、“不合理信念的识别”以及“运用拓展的情绪ABCDEF法调节情绪”三大板块。在“情绪ABC理论的内涵”部分,郑老师通过列举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案例,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讨论热情。她循循善诱,层层深入,逐步引出情绪ABC理论的讲解,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在“不合理信念的识别”的环节,郑老师详细阐述了不合理信念的三大特征,即“绝对化”、“过分概括化”和“糟糕至极”。她以高一学生小琳的故事为案例,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,尝试与小琳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。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们发现并反驳不合理信念的认知能力,使他们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。 “运用拓展的情绪ABCDEF法调节情绪”是本次公开课的核心内容。郑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一场冲突情境,并描绘了冲突中不同人物视角下的心理感受。各小组根据自身所分配到的人物视角,尝试运用情绪ABCDEF法管理情绪。这一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,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。在展示环节,学生们各抒己见,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和见地的看法,课堂氛围活跃。
此次公开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授与分享,更是一次师生共同成长的宝贵经历。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情绪ABC理论,也在参与和讨论中学会了如何运用情绪ABCDEF法调节焦虑、抑郁等消极情绪。公开课结束后,心理教研组的老师们积极展开评课活动,针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点评,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。
“课堂是学生智慧与快乐的发源地,也是教师教学生命力之所在”,心理课堂更是如此,一节心理课必须经过无数次的探究、推敲、打磨,方能达到比较理想的课堂效果。“众人拾柴火焰高”,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在心理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,定能呈现出更多精彩且贴近学生心灵成长的课程,真正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有所思、有所得、有所用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