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程性教学思想的典型案例分析
“二次根式的第二个重要公式=| 师: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和一个重要公式.请同学们回忆一下,什么叫二次根式?
生:式子
师:为什么要规定
生1:
师:生1同学从
生1:
师:对!二次根式
生2: 师:用语言如何叙述呢?
生2:一个非负数
师:对.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:如果把式子
生众:(不加思索便脱口而出)
师:如果把
生众: 师:这两个结论是不是正确呢?我们不妨先比较一下,看两个等式的左边是否相同?
生3:相同的,因为
师:好,那么这两个等式的右边也应该相同,就是说 (学生两两议论,一时拿不定主意) 生4:(疑惑)原来的那个结论可能有问题.
师:看来问题就在这里,如果认为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说出下列各式的结果:
第一组:(1)
(3)
第二组:(1)
(3) 先回答第一组题目.
生5: 师:再看第二组题目.
生6: 师:这三个题目被开方数都是幂的形式,它的底数是什么数?答案与它又有什么关系?第(4)题答案应是什么呢?
生6:被开方数的底数都是负数,答案是底数的相反数.所以最后一题
师:同学们都看到了吗?现在
生6:第一组里 师:大家同意吗? 生众:(多数学生)同意.
师:对,说得很好!上面两组题目,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都是某数平方的形式,即 (学生独立思考,然后分组讨论,气氛比较热烈) 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.
生7:当
师:
生7: 师:归纳得很好.这个结论可以写得简洁一些,就是
同学们看到了吗?对于同一个二次根式 生8:一个非负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非负数本身;一个负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负数的相反数.
师:叙述得很好!因为 同学们回忆一下,以前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也有类似的情况呢? 生9:绝对值也有这种情况.
师:对.
(板书成|
那么,比较这两个式子,你认为
生众: 师:对,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.
(板书课题:
师:做这两个练习时要看清应用的是哪一个公式.下面再来看一组题目.(挂出小黑板) 化简:
(1)
(3) 师:先看一下这组题目与刚才几组题目有什么明显不同的地方? 生10:刚才几组题目,被开方数是具体数字,这一组题目,被开方数中含有字母. 师:对.那么又应该如何化简呢?先看第(1)题.
生11: 师:可以这样书写:
请按这样的格式把(2)、(3)、(4)题练习一下. (学生练习,教师巡视,再请三名学生板演)
生12:(2)
因为
所以
生13:(3)
因为
所以
生14:(4)
因为
所以
=
=
=
师:做得很好,第(4)题的被开方数不是某数的平方的形式,先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它分解为 判断下列各式在什么条件下成立?
(1)
生15:(1) 师:有什么意见吗?
生16:我认为解答不完整,还应加上“等于”.就是:(1)
师:对.现在是知道了题目
师:让我们回到这节课开头碰到的问题,
生17:
生众:不对.
师:对!这个问题还是要分三种情况说明,要注意-
师:上一节课,我们学习了二次根式的第—个重要公式
生18:当
师:很好!一般来讲,这两个公式是不同的.首先,从运算顺序看, 师:留作业(略)
【案例分析与评价】 在当前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,“过程性目标”仍然只是一种点缀.在具体落实上,“经历过程”还不够充分,不够自主,流于形式化,教者依然只关注知识技能目标,而不善于设计、挖掘“过程”本身的价值,“经历过程”被异化为“走过场”.表现在时间的分配上,教师舍不得“浪费”时间在过程中,总是急不可耐地直奔知识与技能目标,并不真正让学生去经历、体验、探索.
以本课为例,如果仅从“教知识”的角度出发,五分钟的时间足以搞定.但这样,学生获得的仅仅只是“知识”而不是“智慧”,仅仅是“知道”而没有“感悟”.而本案例的教者,以“经历过程”的视角设计教学过程,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,通过教师的启发性引导,学生完整地经历了公式 本案例启示我们,要真正落实过程性目标,首先要确立“过程本身即是教学目标”的理念;其次,要重视对过程本身的设计,善于挖掘过程本身的“附加值”,使过程本身也成为教学的资源,而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知识与技能;第三,要切实转变学习方式,多给学生自主探索、动手实践、合作交流的机会;第四,要舍得在过程上花时间,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、学习、感悟到更多的知识以外的东西. 总之,数学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过程,一个数学知识发生、发展的过程,一个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过程,一个数学能力提高的过程,一个思维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.这些过程相互作用、相互影响、相互依赖、相互融合,共同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和效果.
|